1945年进军东北,八路军两个团一个月扩充到七个旅六万人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7:57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1945年的时候,全球打法西斯那事儿有了大动静。4月底,苏联大军把纳粹德国的老巢柏林给端了,希特勒头头儿没办法,自个儿选了条绝路。紧接着,5月9号,德国就举手投降了。另一边儿,美军在太平洋那边也是打得风生水起,胜利连连。转眼到了8月份,6号和9号这两天,美军为了让战争早点儿停,少死点儿人,干脆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。这两下子可把日本那些疯狂分子给震醒了,8月15号,他们就宣布不打了,投降了。

国际大环境变得大不一样的时候,咱们国内各路人马也悄悄地有了些新动向。1945年夏天那会儿,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心里有数了,知道日本投降也就是早晚的事儿,于是就开始琢磨起打完仗后,国内地盘怎么分,特别是东北那块宝地该归谁。

其实啊,早在党的七大会上,咱们就聊到了要拿下东北这事儿,还详细说了东北对全国革命有多关键。到了1945年8月11号,朱德老总给全国武装力量下了道命令:让大家往敌人的交通要道上猛攻,跟苏军一起干,逼得日伪军举手投降,好把东北接过来。那时候,离东北最近的就是冀热辽军区的李运昌部队了。紧接着,8月16号,冀热辽军区的第十六军分区司令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凯,带着他们的队伍,作为先头部队,直愣愣地就往锦州和沈阳那边冲过去了。

抢先一步开拓沈阳市场

在抗战那会儿,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的曾克林,是个在华北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游击队长了。他心里跟明镜似的,知道东北那块地方的战略位置有多重要。一接到上面的指令,曾克林二话不说,立马就把队伍给拉起来,直奔东北。可没想到,刚踏进东北的大门,头一遭就碰上个棘手事儿。要说这山海关啊,是进东北的必经之路,曾克林心里清楚,这地方得拿下。可等他带着队伍到了山海关,守在那儿的日伪军却死活不肯低头,就是不肯向我们投降。

山海关,人称“天下头一号险关”,城墙高耸,护城河又深又宽,守起来轻松,攻起来可就难了。曾克林的队伍呢,手头没有能攻城的大家伙,硬攻根本行不通。说来也巧,曾克林派出去探路的人和苏联红军的一支小侦察队撞上了。苏联兵虽然人少,但装备那是一等一的好,还带着重炮呢。曾克林跟苏联人商量了好一阵子,不容易啊,最后苏联人总算点头了,答应帮忙用炮火支援,一块儿打山海关。有了苏联大炮的帮忙,战斗进行得那叫一个快,只用了四个小时,曾克林的队伍就把日军守了十三年的山海关给拿下来了。日军死了200多人,伪军更是损失了上千人。

打完山海关后,曾克林把一部分士兵留在那儿守着,等大部队来,然后他带着两个主要团队坐火车直接冲沈阳去了。到了9月4号,曾克林他们到了锦州。到了锦州,跟苏军商量了一下,他就让18团的周家美他们留在锦州,任务是接手日伪军的装备,再建个地方政府。曾克林自己呢,带着12团还有朝鲜义勇军支队继续往沈阳走。9月5号一大早,曾克林他们就到了沈阳城外,准备接手沈阳。

曾克林一到沈阳,没跟苏军打招呼,结果就闹了点小误会。苏军莫名其妙地把他们连人带火车都给围了。好在经过一番商量,苏军最后同意曾克林他们到城外的苏家屯安顿下来。曾克林他们八路军一到沈阳,那可真是炸了锅了。沈阳的老百姓,被日军欺负了十四年,这回看到自家的队伍,全都围了上来,热烈欢迎。这阵仗把苏军都给看愣了,他们也没想到老百姓会这么欢迎八路军。这样一来,苏军也就不再多说什么,让曾克林他们驻扎在了沈阳故宫东边的小河沿附近。

因为《雅尔塔协议》跟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的规定,八路军、新四军这些由中国共产党指挥的队伍,没法在东北那边行动。不过呢,苏军给提了个建议,曾克林就让手下把八路军的臂章摘了,换上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标志,这么一来,他们就成了东北的地方军队,可以堂而皇之地进驻沈阳了。

占领沈阳后,曾克林马上动手,大量收集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武器装备,壮大自己的队伍。就那么一个月左右,他的冀热辽第十六军分区,从刚出关时的四千多人,猛涨到七个旅加七个独立团,总共六万人。整个冀热辽军区,人数也飙到了十万,给后面大军出关铺好了路。

南北大挪移行动以前,有个重要的策略调整,咱们称之为“南北战略转移”。说白了,就是根据形势需要,咱们得从北边挪到南边,或者反过来,从南边跑到北边。这可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就定的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,觉得这样动一动,对咱们未来的发展更有利。南边有南边的好,北边有北边的优,咱们得找个最适合自己的地儿。所以,大伙儿就打包收拾,该带的带上,不该带的就留下,浩浩荡荡地开始了这场南北大挪移。路上可能会遇到点困难,但咱们心里有底,目标明确,知道这么做是为了啥。这样一来,咱们不仅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,还能找到新的机遇,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这就是“南北大挪移行动”的真正意义所在。

1945年9月14号,苏军的马林诺夫斯基大元帅安排了一架飞机,还派了俩代表,跟曾克林一块去延安。这次去延安,曾克林主要是去说说东北那边的情况,还有为啥得赶紧占住东北,这事儿挺重要的。

那时候,重庆谈判正火热进行,毛主席在重庆跟蒋介石商量怎么和平建国。但蒋介石带头的国民党反动派根本不想真心谈判,一边谈一边还猛攻解放区,并且大动作往东北调兵,给谈判添了大堆麻烦。这时候,刘少奇、朱德总司令他们这些中央领导在延安忙着工作,特别想知道东北那边到底啥情况,好商量下一步的战略计划。

曾克林跑到延安那一趟,可真是帮了大忙,不仅给中央领导解了燃眉之急,还对中国革命的路子产生了老鼻子大的影响。中央大佬们听完曾克林的汇报,立马拍板,调整了战略方针,定下了“往北冲,朝南守”的新路子:不往南走了,原先打算派到中南、华东的部队和干部,全转去东北。还打算从各个解放区调十万大军和两万干部去东北,建了个临时东北局,书记是彭真。不光这样,中共中央还给林彪发了电报,让他从山东奔东北去,全盘负责那边的军事指挥。

雄狮大步迈向东北区域

当咱们队伍大步往东北挺进时,国民党那边也没闲着,一个劲儿地调动兵马。不过话说回来,在抗日那会儿,国民党军是一路败退,被日军逼到了西南角。虽说有美军的海陆空大军来帮忙,可要把主力挪到东北战场,短时间内还真办不到。反观咱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,一直在华北、山东这些日军后头打游击,离东北近得很,要支援东北那是一片刻的事儿。

1945年9月16号,曾克林陪着彭真他们一行人坐飞机回了沈阳。到了9月18日,东北局就正式挂牌成立了。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接手东北的大城市,掌握铁路、公路这些交通要道,还有各大港口。这么做是为了迎接从各个解放区过来的干部和部队。

八路军和新四军那十多万的队伍,能赶在国民党那些铁疙瘩部队前头到东北,这事儿真不容易,其中曾克林的功劳大得很。他算是给解放东北打了个漂亮的先锋,也为咱们国家早点解放立了个大功,这功绩,杠杠的,忘不了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